大便后有粘液是怎么了
2019-07-02 14:34 作者: 未知
正常的大便中含有少量的粘液,因与粪便均匀的混合不易被察觉,若你在排便时肉眼可见的有粘液,说明其量增多,应警惕是否有病变。下面阜阳肛肠科医生就来介绍一下大便后有粘液是怎么了?
大便中为什么会有粘液呢?
一般来说,大便中的粘液是肠道分泌的,每次分泌仅有少量,目的是为了帮助大便顺利的通过肠道,存在少量黄色或透明的粘液是正常的。
出现大量的粘液,大便中带血或带脓,腹痛、痉挛或腹胀;大便频率、粘稠度或颜色突然改变。此时,应当注意,有可能是细菌感染、肛裂、肠梗阻或克罗恩病的征兆。
那应当怎么区分这些疾病呢?
1、细菌感染:细菌感染通常是由细菌如空肠弯细菌、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、耶尔森菌等引起。这些细菌常常是事物中毒或者其他感染的病因,症状包括:腹泻、痉挛、呕吐、恶心、发热。
2、肛裂和溃疡
肛裂通常是指直肠下端内壁撕裂。多是由迁延性腹泻、大便坚硬或其他排便困难的情况引起的。肛裂会引起排便困难,但并非相当严重。有非处方药可以减轻疼痛,大多数在几天到几周内消除。
溃疡与肛裂有相似的性质。如果正接受化疗或放疗,身体可能会遭受更严重的黏液(称为胃肠道黏液)损失。
3、肠梗阻:日常症状如痉挛、便秘和腹胀是肠梗阻的征象。原因可能是受粪便、疝、肿瘤或非食物物体通过的影响。
4、肠易激综合征和和克罗恩病:肠易激综合征(IBS)可能会增加黏液产生。这种症状在腹泻型IBS患者中比在便秘型IBS患者中较为常见。克罗恩病不太容易引起大便中黏液增加。
5、饮食:食物过敏,如与坚果、乳糖或谷蛋白相关物质导致过敏,可以引起大便中黏液的产生。某些食物可能引起不适及以下症状:腹胀、腹泻、皮疹、便秘。
诊断和检测粪便样本
阜阳肛肠科,发现大便改变,常进行大便检测。 一般来说,利用抗生素治疗、休息、饮食习惯的改变、非处方的益生菌的使用等手段都可以改善以上症状。